網路轉貼

親愛的朋友們,我想跟大家講個故事.

這是我自己的故事.所有過程都是真的.


七年前,我的家裡發生一場大火.

我從上海回來台灣生產,全身虛弱,傷口還在流血.新生的寶寶躺在身邊.手腳不停舞動.

離開台灣的時候,我把人生所有經歷留下的文件.照片.通通留在家裡閣樓.

我的身體不斷流血,電視上卻轉播家裡閣樓大火的新聞.

人生中過去能留作回憶的東西.那天都燒光了.

那天天空晴朗.風勢強勁.大火在風勢助燃下開始往外延伸.

血流了出來,我的下體一陣溫熱,電視上火苗開始跳到隔壁房子閣樓.繼續燃燒.

我的腦子裡一片空白.

原來人在真正受到驚嚇的時候是不會崩潰的.

你只會空白.

那是我父母的房子.我爸爸是華航的老職員.我媽媽開了一間很成功的理髮廳.那是他們奮鬥三十幾年後,累積出來的其中一間房子.不大.但是一直有租賃.算是一個穩定的現金流.

現在燒的精光.還波及另外兩間樓房.

那一瞬間我閃過一個畫面.

我看到自己從教務處走了出來.手上拿著休學文件

我的博士學位要中斷了.父母可能需要我的幫助.

摸摸孩子的手,我全身虛脫.


這是一場電線走火意外.

非常神奇的是,賠償金額遠低於我的想像.在家族撮合幫助下.我的原生家庭經濟沒有遭受滅頂之災.

幾個月後,一切過去了.但是我的身心就像打了一場戰爭.

就像疾駛的火車"嘣"的一聲換了制轴軌道.

一切都不一樣了.

我體會到一無所有的恐懼.體會到錢的價值.

開始思考博士學位對我的意義.

一直到七年後的今天.重新思量起來.

我必須中肯的說.這場意外是上天送我的禮物.

七年後的我,因為這場意外走出自己的財務自由之路.

我覺得是追求財務自由的"過程"(不是這個"結果"),讓現在的我擁有極大的快樂跟滿足感.

即使現在能跟大家分享.也是很幸福的一件事..

(未完待續)
我的故事(中) 親愛的朋友們.

追求博士學位是一個鍛鍊心智的過程.

你必須獨自作戰.堅持目標.就像負重爬在蜿蜒的山路上.在覺得撐不下去時激勵自己.永遠不放棄.

這個過程會讓你脫胎換骨.就像攀到一個人跡稀少的平台上,感受一種罕見而持久的滿足.

完成這個鍛鍊以後,你對任何事情都會有自己的見解.

你會去執行你的判斷,忍受結果可能不如預期

你的心智會柔軟而堅韌.

這種心智能力是拿到博士學位最難能可貴的報酬.


發生大火之後,我陷入對金錢的恐慌中.

雖然沒有放棄寫博士論文,但是我把讀博的心力逐漸轉向研究"如何變富"上.



08年拿到博士學位時,我已經藉由兩年帳本支出紀錄,建立簡單的資產負債表.現金流量表.

同時小小踏出一步,在上海外環外買進兩棟小公寓.利用大陸房客租金建立我的"被動收入".

火災發生兩年後,我在財務自由之路上已經摸索一段時間了.

但是我的人生卻發生另一場危機..

(未完待續..)

博士畢業之後要做什麼?

我是文科博士.在大學教書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人在大陸,就在大陸大學謀職吧!.

我充滿信心的認為,以自己幾年鍛鍊出來的心智韌性,一定能克服兩岸文化差異,建立自己的聲譽.


在大陸這片土地上謀求工作是一段非常有趣的過程.

有趣到可以獨立闢一個專欄寫上八天八夜.

我還記得一個老共斜著身體歪眼睛看我,問我說:

你到底有沒有政治傾向?

你要怎麼處理你的政治問題?

我優雅的點點頭,嘴角淺淺微笑.心裡幻想著爬過去巴他一個榴連大西瓜.

神奇的是.我明明覺得彼此很不對味,那間位在廣州的大學居然錄取我了.

真是奶奶的.我突然就要開始在大陸執教..

那真是一段特別的經歷.


火災過了兩年半,我的書桌上堆滿清琦"窮爸爸富爸爸"之類理財書.但是過完暑假,我就必須前往廣州開始執教.

那些書被我推到旁邊,我開始拼老命準備開課內容,

"不能讓老共看不起"

我好強的想著.沒日沒夜埋首書堆.一天讀書超過八個小時.

日子過去.我的心情越來越低落.

花了這麼多年,終於找上教職,我到底有什麼不滿意?

完全沒有答案.


2009年8月底.我帶了一個大皮箱,獨自抵達廣州.那天太陽很熾烈.室外溫度大概35度.地板會發燙.

辦公室的助教給我填了入職單.我拿到一張大陸銀聯卡.學校會把每個月工資打進這張卡裡.

我把大皮箱安頓下來,走到山下員工餐廳吃中飯.

我打了飯,鐵盆邊放著那張銀聯卡.

眼淚突然滴到飯裡..撲簌簌停不下來.

朋友阿,那時候我才發現,我忘不了那場火災.

我忘不了那場火災發生以後,我對自己人生的承諾.

"窮爸爸富爸爸"的書蒙上灰塵.我不敢去看..我知道自己偏離目標.但是..."有工作不是很重要嗎?"

不騙你..我真的在大陸廣州某間大學的食堂裡, 放 聲 大 哭(我說的是真的.)

教務處有個職員跑過來問我:

你是大一的?

那一刻我真的覺得自己荒謬至極 幼稚到了極點.
聽說我是那間學校開天闢地以來第一個就任當天就辭職的老師.

我不想丟台灣人的臉.結果是丟的乾乾淨淨..阿彌陀佛喔...

我覺得財務自由值得追求.

既然已經開始了.我要貫徹實踐.

既然我沒有學商的基礎,財務報表都不太會看,那就空手,重新來過.

回上海以後,我重新審視自己的資產負債表,陷入深深的迷惘中...

房地產租金的回報率非常低,即使在上海,最高也就4%上下.

這種現金回報率,我要在十年內買上7~8間才能自由.

我不是眼高手低狂妄自大,

而是隱隱約約覺得,自己在實踐這條路上的方法一定有問題..

2010年認識michael以前,我的被動收入(不用工作可以自動流入)的達成率是30%.

玩過現金流遊戲的同學就會知道,30%真的只能說是"剛剛開始"而已.

今年是2012年,我認識巴菲特班接近三年.

被動收入的增加速度提升三倍.

高額退稅 .高殖利率. ..我的財務自由之路根本像上了噴射火箭.

在這段認真學習的三年裡,同學說的那種情境我經歷很多次:

"你在做股票?....那不是很危險嗎?"

"做股票?那你之前唸那麼多書是要幹嘛?"

"唸書對你做股票有幫助?幫個什麼鬼?!"

凡此種種.不勝枚舉.

之前股票大跌.朋友見面.就像理所當然的問我:

"之前大跌,你應該賠了不少吧?"

好像我到現在還冥頑不靈.不懂"股市有風險.入市須謹慎"的道理?

是的.我都經歷過.

好幾次,好強的我脹紅了臉,眼睛看著朋友,卻說不出一句反駁的話.

當然也曾經蠻沮喪過.覺得自己像個怪人.

不過.這一切都逐漸過去了.

隨著現金流入越來越茁壯.我也漸漸從那種挫折感中釋放出來.

坦然接受這個事實.

很多年前王品的經營者戴勝益曾經說過一段這樣的話:

"我和員工爬上玉山以後,天氣太冷.空氣太稀薄.

我們簡直就要當場斷氣.但是完成以後,心裡有說不出的感動與喜悅.

覺得自己有勇氣踏出舒適圈.面對自身的不足.讓自己變的更強壯"

這是我對巴菲特班同學們的祝福.

謝謝你們.祝福大家.

我們攜手同進.
後記:
From: Elaine W
Sent: Monday, March 26, 2012 6:33 PM

Hi Michael

剛才看了同學討論網站的"我的故事"
作者後來於2010年上過你的課程之後
將上海房產賣掉,改為更好的現金流~買股票嗎?
嗯.

1.我認為使用巴菲特法不用全職投入也能自由.

2.我自己的體悟是,自由真的很貴.如果只是雇員,就要有長期抗戰的決心.
   
3.薪水越高的僱員,他的自由越貴.

4.我的房子沒有賣掉.我是用後來流入的資產累積剩下的現金流.

5.房子跟股票,誰比較適合當現金流工具.也曾經非常困擾我.
   房子 股票 名畫 珠寶 很難講哪個適合當貨幣價值儲存的工具.
  各有各的特性.

  如果你在猶豫哪個比較適合的話,表示你對兩個工具的控制能力跟信心都不是很夠.

  那在這個時候,你要有耐心.最應該投資的是自己的控制能力跟知識.你的個性跟氣質,最終會把你帶向適合跟擅長
  
  的領域.你不但會做的好,也會快樂.

6.我有一個口訣.出自梅爾傑伯遜"brave heart"這部電影裡面的台詞:

  HOLD.....
  HOLD....
  HOLD...
  HOLD~~~(請自行越喊越大聲..)
再討論
QUOTE:
原帖由 pony02 於 2012-3-27 09:06 發表
會將錢從口袋拿出去叫負債,會將錢放入口袋叫資產,
財務自由最重要的是累積會生錢的資產,
投資房產最高境界是用銀行的錢買房,貸款扣除買價後剩餘為自己的零用金,用租金繳房貸利息,如果租金扣掉貸款利息還有剩, ...

房地產的終極投資之道就是如此
本身並沒有投入任何資金
不過就是消費自身信用全額貸買下房產
然後每月的租金收入完全COVER房貸支出
最後,擇適當時機脫手房產賺差價
投資報酬無限大(因為投入資金0)

但是要做到這樣的程度需符合兩項要點
1.房產買入價夠低
2.貸款額度要夠高

而影響投資報酬的關鍵就是第一點,且是最容易掌握的一點
不過這個第一點需要付出許多心血
(勤跑勤看勤問勤打聽,總會找到急於脫手的屋主或是找到大家沒關注到的法拍屋)

不過呢,這樣的CHANCE也不是大家都人人有獎
最我而言,只要房租收入大過每月利息支出就好(並非本+利)
因為本的部份本來就是一定要付的(反而是付給銀行的利息是多給的)
我就當花錢買一個將來賺價差的機會(說真的,培養好"基本"的看房眼光,這機會是百分之一百)
現在我有一間自住,一間投資(投資的這間買來後過一年現值淨賺1M)
不過,我都沒賣,因為我還是看好將來的增值潛力


房產的好處就是哪怕你暫時賣不出去,也能靠出租暫時維持損益兩平
唯一要擔心的就是天災(失火地震)加人禍(變兇宅)......這點要自求多福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R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